摘要:风水(又称“堪典”)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尊崇或斥责,褒贬不一;作为东方古老的民俗建筑文化的神秘学说,不要苛求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批判的吸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作为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与环境审美模式已构成了多种心理图像为人们所崇拜,它又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关键词:风水的褒与贬;新兴的风水热;风水图像崇拜;审美心理共鸣仪式
中国的风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融合着中国古哲学的阴阳、八卦、五行等思想观点,又在其神秘术数的外衣运作方式相互交织下,以其特有的“天人合一”即的自然观、环境观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追求一个环境幽美、安全、宁静的建筑居住条件及达到心满意足的心理平衡、安慰的理想空间环境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诸多贡献。
为了开辟、发展、探索这块神秘的学术静地,古今中外有无数的贤达文人、学者名流,费尽心血著书立说,形成了种类繁多、观点各异的不同流派,可谓百家林立、花开争妍,积累了大量的宝贵遗产,值得后人探究(也毋庸讳言同时亦存在鱼龙混杂迷信之说)。据有关文献史料统计,在民国以前有关风水的古藉专著就有283种之多。国外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研究风水的著作也有740种。另外据《堪舆集成》杂录中所录载说明仅隋宋两代就有各类风水专著,06种421卷,清代以前风水研究名家有115人。从专著统计看出,风水早已走出了土生土长的国界,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古今纷纭评说,探究风水热
在古今中外漫长的数千年历史中,也一直存在着对风水学的褒贬不一,荣辱共存的局面,总是处在或纠缠在肯定与否定,既肯定又否定的不寻常的认识过程中,总是打印着双重的印记:一方面它有合理的内核,具有环境审美,选址的可取价值;另一方面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玄虚与神秘,甚至会把人引入一厢情愿的虚幻歧途中而不能自拔。
尽管如此,上到国君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总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企盼能从风水中获得人间的福寿财禄、兴旺发达的心理满足,分享风水可能带来的好运与恩惠。
在我国的褒奖与贬斥一直延续到当代。风水笃信者总是奉若神明,风水贬斥者也总以百般理由嗤之以鼻。宋代学者程颐说:“地之美则神安,其子孙盛……”云云。大学者朱熹为了给当朝皇帝选一个好陵墓去处,则坦言上书荐言好风水的理由。宋代的另一个史学家司马光、明代的王廷相却竭力反对风水,并认为讲究风水是多余的,它对人并无益处,特别是对风水的福荫,说“皆可弃置不为”。另一个学者孟浩为了捍卫风水的“纯洁性”提出倡形法、弃理气和坚持废除天星卦例等术数无端主张。晋代学者稽康斥风水论为“吉凶难明”。但在古代坚决反对风水论者应是东汉无神论者王充,他对风水论做了一针见血的批驳,说风水是“吉凶之书……凌儒雅论”。明朝的罗虞臣则更直截了当指出风水术是“邢术惑世以愚民也’。清初的学者黄宗曦认为风水断不可信。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又较偏颇的将构筑中医、风水根本理论的阴阳五行批评为迷信的大本营。大概直到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时期,又由于受西方现代科学思潮的影响,当时的政府更是以官方名义强颁政令连同中医一概斥之为迷信邪说一并禁止。又沉寂了几十年,国内学者宿白从考古学角度踏入禁区对风水进行开创性研究,成为五十年代第一人。而进入到20世纪末风水的褒贬论又有了起伏。朱光亚、王其享、冯建透、尚廓、张荣明、梁雪、史筒、王复昆、程建军、杨文衡、于希贤、刘沛林等学者,又从理论及建筑、考古、地理学角度与实证上做了系统的客观的论述与探讨。他们都是以崭新的全面观点肯定了风水论的基本构架模式及与现代景观建筑、环境建筑的异同点,指出迷信与科学,糟粕与精华共存的特点,及其长期延续存在的深刻渊源的深层意义。主流是汲取精华剔出糟粕为我所用。93年召开了全国“山水城市讨论会”会议。这期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与学者吴良铺先生先后提出建立山水城市规划的设想,为发扬古风水学,古为今用,做了开创性的阐述,钱学森并提出研究“天、地、生、人系统的相关影响”。其基本观点的背景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的自然整体观组合空间论等尊重顺应自然,重新认识风水建筑的背景有密切关联。
陈志华先生于92年在《新建筑》杂志上著文则持否定观点并认为“风水是迷信,是巫术,是泛灵论的原始崇拜;是江湖术士骗人混世的把戏,……是麻痹穷苦百姓的宿命论鸦片烟。”(《北窗集》)张荣明先生94年在《堪舆流源及其发展》文中则坦言立论肯定“风水术的内核原来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所在。”也是“古代的规划建筑理论。”(《堪舆集成》)
98年在一次全国性“捍卫科学尊严”大会上,是一次以横扫“伪科学”为名义的讨论会。期间,有不少人对风水提出质疑,并列举出“像看风水的迷信观争又死灰复燃”,重复了古人贬斥风水论为邪说的观点(据北京日报载)。但也应特别指出在同期时段内,广东省某高校却力排众议,敢踏禁区,冒误导子弟的风险与不雅的名声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风水与建筑”的专业课,并认为“风水学是一门具有科学和迷信二重性的准科学,不能因其有迷信成份就打入冷宫,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一时间又引起了舆论界的惊讶与哗然,国内有不少报纸也以诧异与冷漠的眼光做了报导。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在国外风水热的触动下也大胆的涉足曾长期视为“封建迷信”的禁区,肯定了风水学是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环境学,其主要特点就是选择、营造和谐自然、顺应自然具有优化生存条件的聚落建筑小环境。它与现代国际上所风糜倡导的环境建筑、生态建筑、有机建筑、绿色建筑等学术观点有某些不谋而合,同义而语之处。但中国的古建筑环境学,如同中医一样,也融合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作为运作框架(诸如阴阳、八卦、五行、气论),加上风水又有繁琐的玄学术数附会方式,和历代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危言耸听宣扬了荫福因果论等唯心观点,无疑对风水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束缚和破坏作用。
国外对风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规模,有的学术专业研究深度要高于国内。其主要特点是专著论文较多并以直观的现代科学观点审视探索风水,甚至也形成了汉儒文化、华人圈域的区域性的风水热。
16~17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史”中说:“地理师根据山陵、河川、地理位置来预知吉凶……。风水师认为风水决定一家的健康、财运、功名成就及一地祸福,真是愚昧极了。”显然对中国风水是否定态度,但却在西方较早的传播了有关中国古风水的信息。到19世纪德国传教士艾德在《风水——中国自然科学萌芽)中就较客观的阐述了风水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中国式自然科学萌芽。19世纪另一个西方学者(英国人)伊特尔在其(风水一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既批判了风水的某些迷信方面,又肯定了风水的正确部分一合理内核,但却又是悲观的否定了风水的未来,认为”风水是可以称为宗教与科学的混合物”,它是比较深层的用现代科学审视和解剖了风水的本原,承认风水"无论为何是自然科学另一名称“,李约瑟认为中国的风水是准科学。美国托德夫妇在《生态学设计基础》中认为中国的风水包含着深奥的精神感应。
对风水学研究造诣比较深的韩国学者尹弘基认为:中国风水是寻找建筑吉祥地点的一种景观评价系统。
法国的汉学家雅克勒穆瓦纳说:“如果只有一个专题在吸引着西方汉学家的话,那么这就是风水。”日本一位学者郭中端在《风水:中国的环境设计)一文中曾指出“风水实际上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景观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自然科学。”
2.探究当代风水热寻回“旧日弃理”
亚洲受汉儒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国家其风水学影响也比较深。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风水研究学会,并在研究上进行协调,同时还提出要就风水这个课题为契机,企望创造一个“东方压倒西方”的理论。日本一位建筑师更是别出心裁把一座12层高楼的楼顶部分设计成为一个窝形风水建筑景观,希冀纳天之气与人、大地交流。
在美国风水术不仅局限在华人圈内,开始逐步向洋人社区辐射与传播,从落杉矶的小型购物商场到受哈顿摩天大楼,风水的踪迹屡见不鲜。97年g月(纽约时报》曾用一整版的篇幅,报导了中国风水术在当今美国建筑和设计中崭新份最,文章称道风水术是相星学、设计学和东方哲学的结合,其目的是人们和谐的安排建筑物在自然环境的位置。
在美国这个高科技发达的国度里,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竟建立了不少风水院校,如佛罗里达风水学院、加州西部风水学校,每年应届毕业生达,250人,毕业后可以进入建筑学院和设计单位、学会实习。前总统里根退休前也有人特邀香港风水师为其选风水宝地处为住所。(海外不少上层羞露尊面不惜重金请风水师指点迷津,以求环境美好、安全、兴旺的心理满足。)
在由于受到华人社会影响,一些富人商家也亦步亦趋的争先看风水,如象造价达千万美元的华尔街40号,麦迪逊大道366号和投巨资达2.5亿美元的哈付逊河畔高级公寓,在破土动工之前都经过风水师再三斟酌摆明定点、定向、定日的理由而一锤定音。风水优劣(吉凶)成为在房地产市场招徕顾客、价格飘升竞争占优势的一个重要品牌组成因素。有的美国商界人士认为“风水可以影响房地产的走势”。在美国的一些城市房地产风水好的比风水差的价格要高出一至三倍。
一些华人大亨富商对风水的笃信,则为海外风水热与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十世纪末在一些汉儒文化辐射交汇区域的人士,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群体,经济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一些华人富商多数吸收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相信“天人合一”“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和谐的风水观,把人类与自然、存在与发展都看作是相互联系协调的有序运动,只要遵循它,就会带来好运,相信建筑、天地万物交互感应,于是建筑选址、处事均遵循以独到的中国风水框架方式去趋吉避凶。但“天道必赖于人成”,于是认为风水师与律师几乎一样会起到护航保驾的平安作用。香港某富豪从公司办公室到家庭住所无不按风水格局行事,为避邪挡煞在其办公大楼的门口再三斟酌取向安放一对石狮,在楼顶平台上还安放一尊古炮以避煞气而壮雄威。为了营造一个符合中国风水格局龙穴,在其住宅基地上经改造又深挖了个附合风水模式的环抱状的窝穴,企求能达到聚气汇流、龙气兜聚、金足财茂、人丁兴旺,是一种“倒钱入柜”、“金鸡抱蛋”风水类比喻义说。甚至连世界著名建筑师福斯特所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这座可以炫耀当代高技术的建筑,也引入了某些神奇的风水说印迹。
国外对风水的研究和所形成的风水热,大有墙外花香蔓延之势。但却不能因此下结论,说风水征服了洋人。而只能说明风水对于建筑的选址,定向与现代环境建筑学有很亲近的相同之处,其“天人合一”和谐的自然观又对盛行于西方现代环境建筑学的极好补缺和佐证;再加又包罗万象地运用了天文历法、音律、地理、中医、哲学等知识所综合构筑的宏观与微观,时空与方位的交错形成的林林总总的术数模式的奇特、深邃,以及堪天舆地,因人而宜、因地而择、推阴阳、察吉凶、冀福避祸、康乐太平等形依天地、感通天地的运作方式,也足以使一部分西方人士得到一些闻所未闻的猎奇与心理满足的灌输。似乎西方人从科学的探索出发,寄希望通过风水的研究,有某种意外发现,也许会对未来科学发展和未知领域有叩开大门的某种可借鉴参照的契机;或者说是因为它富涵了西方人尚无法理解的东方文明的奥妙与真理才引起西方人的好奇的追求和探索。从而也就使西方人由对风水学存在着认识上惊奇、歧异而变为自觉的崇尚与认同。我们的研究与国外相比,略有逊色,这与风水故乡风水典藉浩瀚如海源远流长的状况很不相称,虽然近期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对风水学术研究尚有成效,作为古老的文化学术专题也进入院校讲坛,著述丰硕,成果显著,但仍然局限在建筑学、地理学界,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存在局限性。其实作为古老的中国文化遗产,它博大浩瀚、渊远流长,可以分解为很多学术专题进行研究。国外研究风水甚至要达到如象追求东方“淘金热”的迷恋程度。我们自己不能再重蹈只片面看它消极的一面,并局限于说风水是祖宗传下来的迷信邪说认识的鞭挞、讨伐层面上,而洋人却早于风水故乡的臣民,赐了一个理论高度的评说,说它是“古科学”、“准科学”、“是重新学习的旧日真理”,是“一种综合自然的科学”和“前途无量的学向”。显然这并不是我们的祖宗误导了洋人,而是洋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反复研究印证,从扑朔迷离的东方神奇文化迷雾寻觅研究中看到了一种欲出的曙光一一也许这就是“旧日真理”,它们先于我们看到了风水学将会对人类做出某种贡献的玄机。那位编写《中国科技史》的大师李约瑟先生通过了解中国科技史研究了风水,他不认为风水是迷信邪说,却敢于给风水说“准科学”的定位,并说风水“包含着美学成份”、“它对中国人民是有益的”。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提倡建筑与环境结合,被推崇为无疑的建筑学大成。而风水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建筑的选址方式恰恰又是对应与契合了现代建筑环境观某些理论要素的要求。同时与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有可对话交流的言语。将曾经失去的古老“真理”又重新拣回来,进行批判性的研究、筛选,为我采用,应当是不失为过的学术性课题。风水学提倡选择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并且形成了一套风水选址的模式叫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同时还形象的比喻群山环境的山称为“四砂神”—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等风水格局。以及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辨形察气的方法和诸于的易经数像思维定位取向方式作法,尽管掺杂着不少的背离科学的繁琐玄学的作法。但是其“人不能离开自然”的“中国的建筑精神”“天人合一”“万物有灵”及其独有的审美意象、审美思辩、审美拟人等亲近自然热爱山川秀美所形成的“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形看精神。”的自然观用于建筑选址和形成一套中国古传统的空间组合学与环境景观建筑观等主流的评价系统却是可借鉴的科学因素。
探索国内外风水热值得反思的问题,就是现代主义的失落感与历史主义的回归潮。特别是建筑的现代主义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无处不有,高楼林立拔高,智能化的兴起, 建筑的光怪陆离、流光异彩、眩目耀眼,城市的崛起、人口的扩张、环境的恶化等,自然人性化的东西和与自然亲近感越来越少,而反自然疏远自然的压抑与隔离感却越来越多。于是经过反思人们开始追求历史的回归、自然原始主义的回归。也寄希望于风水这个东方神秘文化体系去启迪现代人的不足。
3.风水的空间图像崇拜
风水理论渊远流长,丰厚博大,传播悠久,广涉中外,斥之不衰,挥之不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风水理论所赋予哲学与美学的深刻内涵,而又历经历史长河形成的以“天人合一”为主线底和谐审美观风水空间图像的吸引与诱惑,其风水的图像通过原形、拟人(人格化)、思辨、名牌(效应)、审美、符号等分类图像所构成的审美心理时空图式为人们所崇拜。对它的崇拜古今相当一部分人像中世纪欧洲人追求和谐壮美理想去物化拜占庭、罗马艺术时出现的“有形之美,使我深思上帝,仿佛置身它处,升入更高的境界。”的情景。中国的风水构筑了一幅璀璨自然景观图像,它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环境写实的认知时空阶段的初级审美心理需求,进而通过众多的风水图像的再映像而又形成了更高级的审美心理时空图式,去把握、体味、欣赏满意的建筑环境。它是中华民族原始的至善至美自然空间境界的执著选择和系列张扬;是对大地之母崇拜和原始美好图腾符号崇拜的必然和延续;更是东方式的乌托邦幻想美好现实自然环境的浓缩映像图式。如果没有人们被风水空间图像的崇拜的深厚土壤和执迷的风水群体,风水也早就自生自灭了。对风水崇拜来自被认为言之有理、辩之无隙相对可信赖性和实用性,它给人们以崇尚构成建筑环境学的原始美、自然美、和谐美及.`地善在乾坤,地美染六合”所生成、展现的优美自然环境图像所带来的感官上的审美愉悦;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盛行千年的抽象思辨与玄学命题推延、类比结果的盲从,只能影响一些人心理企盼欲望的满足。崇拜是一种倾倒的信任和向往,崇拜适度可选择较好的风水环境是一种美的享受,反之过分迷恋风水图像情结,就会陷入错误境地。可见对风水学的崇拜总是双重性的:一方面为创造了古建筑环境学智慧灵光所倾倒,也为国内外风水热注入了勃发的生机;另一方面又为荒诞的说教所迷惑,更为反对者提供了凿凿口实。
风水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于华夏民族中,几乎成为一种中国式的宗教信仰的崇拜,遇事进行吉凶的计议谋略与预测就会达到心满意足和某种慰籍与平衡,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向上、平安、兴盛、富有的一种心理情感激励源要素之一。也是追求人定能胜天的曲折表现。
4.风水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由于中国风水历经数千年在建筑选址、定向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程序代代相传,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耳濡目染的程度,事实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种民俗建筑文化形式而经久不衰,流行于民间。尽管明知仍然存在一些玄学、迷信之词,但人们还是认同它是建筑居住环境的理想审美标准,并且还逐步嬗变成为一种环境审美,合理仪式。它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思维认识倾向或定势,风水不看不安宁,风水不看不满足,只有合乎风水优化条件的建筑环境才是内心所追求的理想美。筛选评价居住环境吉凶(优劣好坏)的阴阳交感、地质合宜、优选地形、逶迤叠嶂、林茂毓秀、空间得体、曲屈有情、对称和谐、山水环抱、秀水锦山、居住康宁、地善宅吉、避祸聚福、天人交际、气以和生所追求的理想的古环境建筑观评价系统和运作方法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由原始小农个体家庭家族或分散的局部的审美心理共鸣仪式而转向现代的集团式,群落式不谋而合的审美心理共鸣仪式。这种审美心理共鸣议式,是无声的潜行为,它是华夏先民崇拜大地——“地母崇拜”的延伸。完全是一种民族风俗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循自然景观而建筑的古环境建筑观的思维定势的表达方式,既是民俗建筑文化的承传又是建筑环境审美心理仪式的张扬,并竭力凸显、占有最佳风水要素。大到国家项目庆典礼仪仪式,小到平民百姓的红白喜事,都力求要选一个附合风水模式的吉地与良辰吉日;房地产商更是踏遍青山费心机觅寻风水宝地开发。择良辰吉日与风水宝地都是普天之下众生所向,众望所归,同慕而感、同感而鸣向往美好安康的理想环境的心理要求,对此并不能笼统的说是封建迷信、伪科学,只能说是一种东方式的建筑环境审美要求和表现,并且将这种民俗建筑文化的审美知觉上升为民众的审美心理共鸣仪式。它不像“拿来主义”的宗教信仰那样具有迷恋的理想、道德、人格、主义、博爱等空泛乌托邦的震撼力,它仅具有直接架构人类生存优化安全、吉祥、审美环境条件的兑现。而中国的风水论它既有中国哲学思辨的信仰前提又有东方式的审美运作与审美体验。也的确是一种典型土生土长的为生存栖居服务,而又集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建筑学于一体的传统建筑环境观。只要是认真的研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鉴别求出异同点、吸取精华,使古老的风水学从神秘的神坛上请下来,而不是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更不是要求用现代价值观去规范衡量古人的是非曲直,而应当看到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民俗建筑文化现象,它既有合理内核的科学因素,又有神秘外衣交织存在的庞杂学说体系,我们只能认识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及其所能发挥的历史局限性的作用,应用现代环境建筑学的观点从中吸取、借鉴继承其有益的要素方面。这样就会老树开新花,另有一番新意,天下希及之,何乐之而不为。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原文来源:宋建华, 刘笑严. 褒贬异同话风水--中国古建筑环境观的再认识[J]. 中外建筑, 2003(4):33-36.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Simone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