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个抽象的概念,由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性质的事物,叫它们为“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木、火、土、金、水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据《尚书·洪范》记载的箕子与周武王对话: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滋润),火曰炎上(燃烧),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克制;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是如何和人体五官、五脏相关联的?
对于这个问题,有点宽泛,就这个问题简单说明一下。
要探究五行和人体五官、五脏之间的关联,这就要从中医学的角度入手。
中医五行五官中,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眼、耳、口、鼻、舌”等五种人体五官。它们在相学上,还分别被赋予着一种名词,比如:
眼:为“官”。 耳:为“采听官”。 口:为“出纳官”。 鼻:为“审辨官”。 舌:为“品味官”。
接触过相学的人都知道,通过相学对“五官”的分析,是能够判断一个人运势吉凶的。而通常“舌头”关系到健康、“眼睛”关系到一个人的意志力、“鼻子”关系到一个人的财富与健康;“嘴巴”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食禄与贵人运;耳朵则关系到一个人的长寿。学风水就要找一个明师,人生前进需要向导,用别人的经验来提升自己,少走弯路,少走错路。2022年裴翁教授风水应用初级班招生中......本门课程裴翁教授会分享学术要点及讲解实战诀窍,帮助多年自学无法提高的易学爱好者突破实际应用的瓶颈。于2022年4月底正式开班,限定66人。
五官与五脏
眼为肝(木)
肝开窍于眼,如果得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两个眼角会发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是与肝有很大的关联。
耳为肾(水)
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通常得肾病的人会出现耳聋、耳鸣的症状。
口为脾(土)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鼻为肺(金)
肺开窍于鼻,只要人的肺有问题首先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
舌为心(火)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
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颇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意着五官的变化,才能注意到相关联的五脏情况。
以五脏(腑)对应五行,分别是肝(胆)对应木,心(小肠)对应火,脾(胃)对应土,肺(大肠)对应金,肾(膀胱)对应水。(详见上图)
所以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生: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之间的相克:
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分析研究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其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其实除了五行、五官、五脏、还有五色、五味、五情、五季,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养生中,相信您定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