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中的“龙”指是什么?
在人们的心里面,“龙”是想象的动物,忽隐忽现,天骄活泼,忽大忽小,上可飞腾云间,下可潜藏深渊,兴云布雨,变化多端,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在我国,龙的传说已有几千年了。最早发现龙是在1987年12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三组蚌塑龙,第一组为“龙虎墓”,龙在墓主人骨架右边,长178厘米,左边是虎。
这条蚌塑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条龙,距今6000多年。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猪龙,距今5000多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4500年前的彩绘皤龙纹陶盘。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带龙纹的陶片。古人对龙很崇拜,称为神龙,相信龙会给人带来吉祥,因此,风水把它当作四灵之一。
风水学上将起伏盘旋的山脉称之为“龙”。其实山在风水学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基本要素其中之一。山的形状与所在位置以及吉地的真假、吉凶关系甚大。有句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这句话便可见山的重要性。
风水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演变而来,在风水学上,把山称为阳,水称为阴。风水点穴,讲究的就是要找到真龙。
何为龙者?山脉也。
还有个准确的说法:把结有穴的山称为“龙”,不结穴的山称为“山”。“龙气”、“龙脉”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的。
龙还分为山岗龙和平洋龙,是按山岗和平原之地形来分出来的。其中还有“水龙”一说。寻真龙之法,即是龙法。
就山地而言,山脉为龙,“委宛自复,回环重复;若距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葬书》。即山势连绵起伏,蜿蜒回环,土厚水丰,植被茂密者即为有生气之龙。
山之所以那么重要,主要原因来于,风水的核心要素“气”,气主要是依附山或龙而存在。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雄峻非凡,气势磅礴,忽而直插青云,云烟缭绕;时而奔腾起伏,千姿百态,时而舒展缓落,伏首苍田;或而隐踪匿迹,身形不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风水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这个比如是十分恰当的。
为什么把山指为“龙”呢?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山之所以为龙,是为一条山脉的脊柱所在,如人脊骨,协掌一身,又临督脉,统一气运化。
督脉健硕者,为精气神强全也,龙脉亦然,山厚者健也。
龙脉执掌一山之气。如一山之福气,一山之正气,一山之贵气等,故真龙穴地,能庇佑后代,出贵门将相,多财多福。
龙(汉代石刻)“地理家以山名龙何也,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显,支扰之体段不常,咫尺之转移顿异,验之于物,惟龙为然,故以名之。”
并不是所有的山脉都能称之为“龙”。《地理正宗》对此有明确说明。
“莽龙,不葬山,因为山是取水困难的地方,‘山’有死气。而‘龙’是取水容易的地方。因此,在龙的某些地方能找到生气。总之,葬莽,不葬山。”
风水以中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叫做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远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嫩山才有生气,因此寻地当在少祖山寻,不要到远祖、老祖山寻。
风水又按山脉形态把龙分为进龙、退龙、福龙、病龙。进龙最好,“穴后相看节节高,犹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孙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
干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干龙脊脉,多为疆域界限,当它暂停过峡时,往往形成盆地。这些盆地是营建省会通衙的好地方。“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川,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地理简明》。这大体上合乎现代人的观念。
干龙之下又分支龙,地理术语称作支脉,是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划分,支龙则以小溪小涧划分。得水处结穴,不及干龙悠久,但仍是上等地。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如果是山环水抱的地都是风水宝地。就算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生活、成长这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