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以诗、书、易、礼、春秋为源头经典。 《三字经》上曾讲“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又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在这六种(其中礼,有周礼、礼记二种)经典中,又以易经为最重要的经典。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冠。因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唐明邦教授将易经称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
易经文化的传承,一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义理的传承,主要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的方面进行阐释、发挥,以指导现实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另一部分就是数术的传承,主要从未来学、预测学、咨询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发挥,乃至创新、改造,以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和各色人等的心理咨询需求。
该套丛书,虽然也有部分文章着重从义理方面进行阐发解读,但大部分著作主要是从数术角度进行传承,进行解读。这十几部书涉及到数术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既有古代称之为“三式”的太乙、奇门、六壬,又有八卦、六交、梅花易数以及四柱命理等,都是作者近几年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数术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没有宗教的文化(所谓本土宗教道教,也是在佛教等外来宗教传播的形势下,才以道家老子为鼻祖而新创的一种宗教),而易经数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准宗教”的作用,起着抚慰广大人民心灵的作用,换言之,发挥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这就是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得到持久传承的原因。即使到现代科学如此昌明的今天,有人称之为电子时代、信息化社会,它不仅未能消亡,反而仍然在生生不息地传承着。
当今社会上人们对数术文化有着不同见解和看法。有人将它斥为“封建迷信”,有人将其视为“预测学”或“民俗学”,也有少数人盲目痴迷它,但大多数人处于不了解的状况。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数术文化,以便独立地确定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我们出版了这部“中国易学文化传承解读丛书” ,参与解读的作者都是个人研究的心得和实验的成果,正确与否,只是一家之言,一得之见。广大读者可以从中辨别真伪,或赞同,或批判,或质疑,或否定。
本丛书的很多内容讲的是预测及占笠技术。对此,我们比较赞同著名作家柯云路先生的观点,他在给本丛书之一的《梅花新易》一书的序中写道:“占笙技术在当今的实际应用则是该谨慎的。一个,是因为这种占丝技术本身的作用还是有其限度的,现代人该更多依靠科学决策。另一个,这一行良芳不齐,很容易给各种江湖骗子可乘之机。所以,对于一般大众来讲,我的告诫常常是:命一般不算,起码要少算。算错了,被误导,就真不如不算,那很有损害。而要真正使自己活得好,倒是该从大处掌握《易经》中的道理,那就是乾卦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坤卦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的道理是十分简易的,再加上做事中正,为人诚信,与时偕行,知道进退,《易经))的大道理就都有了。 ”
全文书籍免费下载:鼠标指向下方列表,鼠标右键 "另存为"下载